青海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(学术型、专业型)
姓名 |
马永强 |
性别 |
男 |
出生年月 |
1989.7 |
|||
最高学历 |
研究生 |
最高学位 |
博士 |
学位类别 |
学术型 |
|||
工作单位 |
青海大学农林科betvictor中文 |
技术职称 |
副研究员 |
|||||
电子邮箱 | ||||||||
所在学科 专 业 |
学科类别代码 |
0901 |
学科类别名称 |
作物学 |
||||
学科领域代码 |
090101 | 学科领域名称 |
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| |||||
研究方向代码 | 090101 | 研究方向名称 | 植物保护 | |||||
个人简历 |
马永强,男,1983年7月生,甘肃静宁人,中共党员,副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,兼任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区域协调员,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。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,中国科betvictor中文 “西部之光”青年学者,青海省“昆仑英才· 高端创新创业人才”拔尖人才。主持在研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,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,省部级项目7项;主持完成科研成果2项,参与完成科技成果14项,取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,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在国内外相关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,出版专著4部,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7项,主持或参与完成标准8项,参与审定植物新品种1个。 教育经历: 2002.09-2006.07 甘肃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专业 本科 2006.09-2009.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病理学专业 硕士 2018.09-2024.07 青海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博士 |
|||||||
研究内容 简介 |
主要从事农作物病害及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。研究方向包括农作物病害诊断及防治、病害发生规律及植物病原互作机制研究、病原菌分类鉴定等。 |
|||||||
在研科研项目 |
1、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项目,青海省马铃薯主要种传病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,2025-2027,200万,主持; 2、中国科betvictor中文 “西部之光”人才培养计划,马铃薯抗黑胫病关键基因筛选与鉴定,2024-2027,21万元,主持; 3、青海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,基于免疫学和可视化的马铃薯黑胫病菌检测技术研究,2023-2025,30万,主持; 4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,甜樱桃苗木繁育技术与示范推广,青〔2023〕TG02,2023-2025,100万元,主持; 5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,马铃薯健康种薯培育新技术研究,2017YFD0201601-2,2017-2021,70万元,主持; 6、青海省科技援青专项,青海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,2021-QY-212,2021-2023,30万元,主持; 7、青海省科技援青专项,青海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构建,2021-QY-212,2021-2022,20万元,协作主持。 |
|||||||
获奖情况 |
一、科研成果 1.一种当归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,甘肃省专利奖,甘肃省人民政府,一等奖,排名5/11,2019。 2.当归麻口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,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,一等奖,排名7/25,2016。 3.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,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,中国商业联合会,一等奖,排名4/19,2014。 二、专利 1.马永强,刘新,朱海霞,咸文荣,郭青云. 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,发明专利,ZL 202011146854.2,2022-06-21 2.马永强,王玥,刘雲祥.马铃薯黑胫病的LAMP检测引物组合及其可视化检测方法,发明专利,LU506012,2024-4-04
|
|||||||
学术论文 |
1. A rapid visual detection method for Potato virus Y based on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cation (LAMP),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,IF:2.1,(第一作者) 2. Ident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herbicidal compounds from metabolites of Trichoderma polysporum HZ-31,WEED SCIENCE,IF:2.2(通讯作者) 3. Evaluation of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the fungus Botrytis euroamericana strain HZ-011 for herbicidal activity,EGYPT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PEST CONTROL,IF:2.1(通讯作者) 4.Exploring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Fungus Alternaria gaisen GD-011 in the Tibetan Plateau,PLANTS-BASEL,IF:4.0(通讯作者) 5.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病毒种类与Y病毒株系类型研究,西南农业学报,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6.不同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,植物保护,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7.基于LAMP的实时荧光和可视化建立马铃薯S病毒快速检测方法(英文),植物病理学报,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8.马铃薯响应黑腐果胶杆菌侵染的生理生化反应,西南农业学报,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9.马铃薯黑腐果胶杆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,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10.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,植物保护,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11.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,植物保护,CSCD、北大核心(通讯作者) 12.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,青海大学学报,一般期刊(通讯作者) 13.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组培苗污染真菌室内毒力测定,青海大学学报,一般期刊(通讯作者) 14.青海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检测与分析,青海大学学报,一般期刊(通讯作者) 15.两种气调包装对青海地区4种主栽甜樱桃贮藏品质和生理病害的影响,青海科技,一般期刊(通讯作者) 16.青海省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,青海科技,一般期刊(通讯作者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