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表(专业型)
姓名 |
赵之重 |
性别 |
男 |
出生年月 |
1965.08 |
|||
最高学历 |
博士研究生 |
最高 学位 |
博士 |
学位类别 |
理学 |
|||
工作单位 |
青海民族大学 |
技术职称 |
教授 |
|||||
电子邮箱 |
联系电话 |
13997045690 |
||||||
所在学科专 业 |
一级学科代码 |
0909 |
一级学科名称 |
草学 |
||||
二级学科代码 |
二级学科名称 |
|||||||
个人简历 |
限200字以内(从本科阶段填写) 1982.09-1986.07 西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学士; 1986.09-1989.07 西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硕士; 1989.07-1999.09 青海大学 讲师、副教授; 1999.09-2000.09 格得勒农业大学 普通访问; 2000.09-2005.10 青海大学 副教授; 2004.09-2007.07 华南农业大学 生态学博士; 2004.10-2005.10 墨尔本大学 亚洲奖学金项目博士后研究; 2005.11-2019.08 青海大学 教授(副校长、博士生导师); 2019.08-至今 青海民族大学 教授(副校长)。 |
|||||||
研究内容简介 |
限200字以内 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。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各1项,青海省教育厅首届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,获青海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。目前支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“退化高寒湿地近自然恢复及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”通过增水、保土、护草等措施,研发退化高寒湿地外围生境植被人工调控、核心区增水保源及下垫面减缓冻土退化等近自然恢复技术,构建退化高寒湿地系统的恢复技术体系,通过恢复技术适宜性评估,开展区域性示范,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湿地恢复工程提供科技支撑。 |
|||||||
在研科研项目 |
近三年在研项目(按序号、项目名称、项目来源、经费(万元)、起止时间分行填写) 1.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示范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、500、2016.01-2020.12。 |
|||||||
获奖情况 |
一、科研成果(按序号、成果项目名称、颁发单位、获奖等级、本人排名、获奖时间分行填写) 1.青海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6、2017.02; 2.高寒草地健康定量评价及生产-生态功能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、8、2018.01。
二、专利(按序号、专利名称、专利属性、本人排名、取得时间分行填写) |
|||||||
学术论文 |
本人发表论文(按序号、前三作者姓名、论文题目、发表刊物名称、发表时间(近三年代表性论文) 1.王婷、张永超、赵之重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草业学报 2020 通讯作者; 2.段鹏、张永超、王金贵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元性特征 草地学报 2020 通讯作者。 |